11心室颤动(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无脉性室速)11.1概述室颤心电图特点为连续、不规则且振幅较小波动,QRS波群和T波完全消失,细颤波幅<0.5mV,频率~次/分;无脉性室速指出现快速致命性室性心动过速不能启动心脏机械收缩,也有心室率减慢,心电-机械分离,心排血量为零或接近为零。患者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抽搐。听诊心音及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到,呼吸呈叹息样,继之呼吸停止,是心脏骤停一种常见形式。11.2治疗建议:①院外无目击者的室颤,无脉性室速患者处理: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应立即进行初级心肺复苏(CPR),包括胸外按压、开通气道、救生通气、电复律。高质量的CPR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院内有目击者的室颤和无脉室速患者的处理:若有除颤器,可立即进行电复律。②尽早电除颤。一旦取得除颤器,应立即以予最大能量(双相波J,单相波除颤器J)非同步直流电复律,除颤后立即重新恢复CPR,直至5个周期的按压与通气后核实心律,确定是否需要再次除颤。③CPR和早除颤是首要任务,第二位才是用药,在心脏骤停的治疗中,没有很强的证据支持药物的使用;在CPR和除颤后,可以开始建立静脉通道,考虑药物治疗。④肾上腺素:当至少1次除颤和2分钟CPR后室颤/无脉室速仍持续时,可给予静脉应用肾上腺素,1mg/次,每3-5min重复一次。⑤胺碘酮:当室颤/无脉室速对CPR、除颤和肾上腺素治疗无效时,在持续CPR下可考虑给予胺碘酮mg或5mg/kg葡萄糖溶液稀释后快速静注。使药物尽快到达中心循环。如果循环未恢复,不需要静脉维持胺碘酮滴注。静注胺碘酮后应再次以最大电量除颤。如循环未恢复,可再追加一次胺碘酮,mg或2.5mg/kg+20ml葡萄糖快速静注。⑥利多卡因:如果没有或不能用胺碘酮,可用利多卡因,初始剂量为1~1.5mg/kg静注。如果室颤/无脉室速持续,每隔5-10min后可再用0.5~0.75mg/kg静注,直到最大量为3mg/kg。⑦硫酸镁:当心脏骤停为TdP时,可以给予硫酸镁,1~2克,加5%葡萄糖10ml稀释静注。其他心律失常不推荐使用硫酸镁。⑧室颤或室速终止后,应采用心肺复苏指南中复苏后处理的措施维持患者的稳定,并对心脏骤停的可逆原因及因素进行处理,包括纠正组织缺氧、电解质紊乱、机械因素及血容量不足。⑤室颤/或无脉搏室速VT终止后,一般需要静脉胺碘酮维持。用法参见持续单形室速。对反复发生的室颤/室速,胺碘酮需要的剂量可能较大。12室速/室颤风暴12.1概述室速风暴是指24h内自发的VT/室颤≥2次,并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晕厥,可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血压增高、呼吸加快、心率加速、焦虑等。心电监测记录到反复发作的室速/室颤。室速风暴可见于各种类型的室速和室颤。12.2诊治建议:①纠正诱因、加强病因治疗。病因治疗是及时终止和预防室速风暴再发的基础,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室速风暴,及时再灌注治疗是控制心律失常的基础,必要时应考虑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②电复律:在室速风暴发作期,必须尽快对每一次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颤/室速发作进行电复律,其中对于室颤、无脉搏型室速、多形性室速等患者更为重要。在转复心律后,必须进行合理的心肺脑复苏后治疗。③抗心律失常药物:首选胺碘酮,用法见持续室速一节。室速风暴时,胺碘酮可终止心律失常发作,更重要的是预防复发。但胺碘酮充分发挥预防作用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时间。④β受体阻滞剂:在抗心律失常药的基础上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发挥协同作用。若无禁忌症,可用美托洛尔,负荷量首剂5mg,稀释10ml,1mg/min静注。间隔5~15min再次静注,最多可使用3次,总量不超过0.2mg/kg。15min后改为口服维持;艾司洛尔负荷量:0.5mg/kg,维持量50μg/kg/min的速度静滴,必要时可逐渐增加,最大剂量为μg/kg/min。⑤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治疗:可以联合使用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每种药物的剂量可按单独使用时应用。在心律失常控制后,首先减利多卡因,胺碘酮可逐渐过渡到口服治疗。⑥对持续单形室速,频率次/min且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者,可置入心室临时起搏电极,在发作时进行快速刺激终止。⑦应给予镇静,应用抗焦虑等药物,必要时行冬眠疗法。⑧若患者已安装ICD,调整ICD的参数,以便能更好地识别和终止心律失常发作。必要时评价射频消融的可能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zl/12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