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间期是指异位起搏之前的R波与异位的QRS复合波最大偏转之间的时间,定义心室异位起搏的过早。当间期短于潜在基础节律的间隔时,称为早搏。
相反,如果异位起搏是由于潜在节律无法激活心室,而耦合间期与心室起搏细胞的固有频率对应,则定义为心室逸搏。
当致心律失常的机制是折返时,室性早搏有固定或相对固定的偶合间期,而当存在激发活动或自动性增强时,偶合间期罕见固定;此外,耦合间期随心室并行收缩而变化。
当耦合间期特别短时发生的早搏表现为本次搏动发生在前一次搏动的T波峰值附近(R-on-T现象),见下图。
T波的这一部分被称为心室复极的“脆弱”期,理论上,在这个时间内发生的早搏可能在潜在的结构性或电性心脏病的存在下引发心室纤颤。当然,室性心律失常演变为室颤的机制并不仅仅取决于室性早搏的时间。室性异位搏动可作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触发因素,包括顺向性房室往复式心动过速和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早搏常伴随着暂停(收缩期外暂停),它可以是代偿性或非代偿性的,只能在基础心律(通常是窦性心律)有规律时才能确定。但在犬,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是典型的心律,此时R-R间期随呼吸运动不断变化。如果早搏的间隔正好是基础节律两次窦性搏动间隔的两倍,则这个暂停是代偿性的;即当室性早搏不通过房室结逆行传导,也不干扰窦房结的活动时,代偿性暂停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室性早搏后的窦性搏动到达房室结或心室时处于不应期,因此不会使心室去极化。此时P波不可见,嵌入了早搏的QRS波群中。
如果异位搏动的间隔小于基础节律的R-R间隔的两倍,则室性早搏后的暂停称为非代偿性的。非代偿性停搏表明室性异位搏动通过房室结逆行传导,到达房室结和窦房结。窦房结起搏细胞被这种去极化重新设置,从而影响了窦性心律的规律性。
室性早搏如果不干扰窦性心律,则称为插入性室性早搏,它表明心室心肌在随后的窦性搏动开始之前已经能够完全复极,即潜在的窦性心律很慢或异位搏动出现的很早(更短的耦合间期)。
通常插入性早搏会逆行传导,直到被阻断在交界区内(隐匿的心室-心房传导),因此其后的窦性搏动具有延长的PQ间期,反映了插入性早搏中隐匿性逆行传导引起的顺行性房室传导延迟。
当包括早搏在内的间期超过窦性搏动R-R的两倍时,早搏后的停顿称为超代偿,这种现象可归因于室性早搏对窦房结自律性的抑制。
室性早搏可能是单独出现的,也可能呈多种类型,包括二联性、三联性、四联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室二联律中,窦性搏动和室性早搏的比例为1:1。
室性三联律为两个窦性搏动加一个室性早搏形式交替出现,四联律则为三个窦性搏动加一个室性早搏交替出现。
而两次连续的室性早搏称为成对室早。
三次连续的室性早搏称为三连搏。
连续三次以上的室性异位搏动根据其频率分为:室性心律、加速性室性心律或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四次或四次以上的心室逸搏称为心室逃逸节律或室性节律。心室逃逸节律发生时,心室没有接收到室上的去极化信号至少几秒钟,其原因可能是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房室传导轴希氏下段的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律起源于心室中的辅助起搏细胞,常被更快速的室上性心律抑制。在一些病例中,心室节律与心室-心房逆行传导相关,通常是有规律的。
下期预告:心房与心室激活的关系
Reference
《ElectrocardiographyoftheDogandCat,DiagnosisofArrhythmias,2ndEdition》
译者:王京阳
执业兽医师
医院
星标一下再走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