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危急值报告制度

孙为鑫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

目录

(1)心电图“危急值”报告制度

(2)临床常见的心电图“危急值”范围

意义

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安全医疗服务意识,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心电图危急值

(1)是指可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异常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心电图表现。

(2)应掌握其诊断要点,做到及时识别和诊断,以实施紧急合理的救治。

(3)心电图室及临床科室建立“临床危急值结果登记本”,对报告情况作详细记录。

(4)属“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报告有可靠的途径和规定的时间,并能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

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

(1)诊断人员:发现心电图“危急值”时,在排除伪差的情况下,应在第一时间将“危急值”通知相关临床科室及本科负责人,发具临时诊断报告,必要时重新进行检查,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临床科室:在接到心电图“危急值”报告时,应立即通知管床医师或值班医师,并报告上级医师,在确认患者及心电图识别无误后立即对病人进行处置,必要时应复查心电图确认。

(3)如“危急值”与病人病情不相符,诊断人员须及时与临床沟通;临床医师如对诊断结果有疑义,也应及时与医技科室沟通,共同分析与临床不符的可能影响因素,必要时重新检查。

常见的心电图“危急值”范围:

1、严重的心肌缺血与急性心肌梗死;

2、严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3、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

4、药物及与电解质相关的急症;

5、严重的起搏器功能障碍。

急性心肌梗死

是指冠状动脉持久而严重的急性缺血所引起的局部心肌坏死,临床主要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

典型心电图特征:病理性Q波、损伤型ST段抬高和缺血型T波改变。

定位:以病理性Q波或ST段抬高出现的导联定位。

下壁:Ⅱ、Ⅲ、avF高侧壁:Ⅰ、avL

前间壁:V1~V3前壁V3~V5

广泛前壁:I、aVL、V1~V5(V6)

正后壁:V7~V9右室:V3R~V5R

严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1.窄QRS波群心动过速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90%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临床表现:突发突止,可持续数秒钟、数小时或数日,严重可有黑朦、晕厥。

(2)快速型心房颤动(心室率bpm)

各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f波(纤颤波);

心房f波的频率为-bpm;

心室律绝对不规则,QRS波群呈室上型。

2.宽QRS波群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最多见80%)

室上速伴束支阻滞或室内差传(按室上速处理)

房室旁路前传

(1)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临床表现:突发突止,取决于发作时心室率及持续时间,<30秒症状不明显,持续30秒以上者有心输出量减少表现,包括低血压、气促、晕厥、少尿、出冷汗等。

心电图特征:

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异位搏动,QRS波群增宽畸形,时限≥0.12S;

心室率-bpm,基本匀齐;

常有继发性ST-T改变;

有时可见保持固有节律的窦性P波融合于QRS波的不同部位;有时可见心室夺获及室性融合波。

(2)多形性室速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

多形性室速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时呈室性心动过速特征。QRS波的尖端围绕基线扭转,伴有QT间期延长者称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可反复发作,易致昏厥,猝死。

心电图特征:

心室率多在bpm以上,宽大畸形、振幅不一的QRS波群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的正负方向,每次约连续出现3-10个同向的波之后就会发生扭转,翻向对侧。

室速常为RonT的室性早搏诱发。TdP者基础心律时QT延长、T波宽大、U波明显、TU融合。

(3)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性房颤(旁路前传优势型)

心房颤动f波主要经旁路下传,心室率快而不规则,易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若R-R间期≤0.25s可以引发室颤而危及生命。

心电图特征:心室率极快(大于次/分);QRS波群可呈完全或部分预激或室上性

(4)心室扑动(VF)及心室颤动(Vf):是临床上极危重的心律失常,发生时心脏失去排血功能,有晕厥、阿-斯综合征表现。如处理不及时可使患者在短时间内死亡。

心电图特征:

心室扑动:无正常QRS-T波群,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频率多在-次/分。室扑与室速的区别:室速QRS与T波分开,波间有等电位线。

心室颤动:QRS-T波群完全消失,出现大小不等、极不匀齐快频率波;频率达-bpm。室颤与室扑的识别在于前者波形及节律完全不规则,且电压较小。

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

患者可有头晕、黑蒙,晕厥甚至猝死,主要有:

病窦综合征(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及窦性停搏);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室停搏尤其是较长时间的心室停搏(5.0S)或短时间内出现高频度的心室停搏。

(1)窦房阻滞:Ⅱ度Ⅱ型窦房阻滞系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突然出现一个漏搏间歇,这一长间歇恰等于正常窦性P-P的倍数。

(2)窦性静止:在显著长的间期内无P波发生,或P-QRS均不出现,长的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

(3)Ⅲ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QRS波无固定关系,P-P间期相等,房率高于室率,QRS波群形态取决于起搏点部位。

心房颤动时,如果心室率慢而绝对规则,即为房颤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与电解质异常相关的急症

高钾血症

心电图特征:

T波高尖,基底变窄,两肢对称,呈“帐篷状”,在Ⅱ、Ⅲ、V2、V3、V4最为明显,此为高钾血症时最早出现和最常见的心电图变化;

QRS波群时限增宽,P波低平,严重者P波消失,出现窦-室传导;

ST段下移;

各种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交界性心律、传导阻滞、窦性静止,严重者出现室性自主心律、心室颤动。

血钾浓度与心电图表现密切相关:

5.5mmol/LT波高尖呈“帐篷状”;

6.5mmol/LT波继续增高,QRS波群开始增宽;

7.0mmol/LP波增宽,P-R间期延长,QRS波群继续增宽;

8.5mmol/LP波可消失,QRS波群明显增宽,ST段压低,可出现房室交界区心律或窦-室传导;

12.0mmol/L室速、室颤、心室停搏。

低钾血症

心电图特征:

Q-T间期延长,S-T段下移,T波低平、增宽、双相、倒置或出现U波。易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起搏器功能障碍

间歇起搏和起搏停止

感知功能低下(感知不良,低感知)

感知过度(过感知)

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PMT)

起搏器频率奔放

小结

临床上常见的心电图危急值预示着患者心脏功能出现了严重障碍;

所医院都应该建立完善的心电图危急值报告、处理制度,提高危急值报告的效率,不断改进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内容转载自医学网

如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加ecg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专科去哪家医院好
北京最有名的治疗白癜风医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yy/81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