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施雯通讯员蔡丽芬陈芳
都说心动是初恋的感觉,但有的“心动”信号并不甜,甚至带有致命性。
“医生,快看看,我心脏跳很快,快跳到嗓子眼了。”
近日,在杭州市临平区中西医结合11楼心内科病房,一名大妈慌慌张张跑到护士站如是说,医护人员立即给予心电图监测。结果显示为房颤,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恢复窦性心律。
经了解,大妈是9床病人的家属,这段时间总觉得心慌、气喘,动不动就觉得累,夜里还经常尿频,以为是照顾老伴没休息好,再加上本身血压也不稳定,进而诱发房颤。
年6月6日是第11个“中国房颤日”。房颤,全名心房颤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被称为21世纪的心血管流行病,年龄越大,房颤的患病率和发病率逐步增加,很多患者是卒中后才被诊断为房颤,但公众对它的认识程度却远远不及高血压及冠心病。
该院心内科专家张忠南医生介绍,现在年轻人生活作息不规律,时间久了,心脏也会受损,近几年门诊接诊过程中碰到的因房颤引发脑中风的年轻患者不在少数。
专家提醒,“心动”的信号缓不得,脑卒中最主要危险因素是它。
日常生活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三高”人群、肥胖均是房颤的高危人群,目前对于房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预防。
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规律的作息,不要熬夜,戒除烟酒等一些不良的生活嗜好。
平时要多注意锻炼身体,控制体重。另外,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要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达标。有基础心脏病的,一定要加强控制。通过这些方式能有效减少或者控制房颤发作。
张忠南强调,对于60岁以上的人来说,每年进行心电图检查是有必要的。如有心跳加快不适的症状需及时到房颤门诊就诊。
对于已经发生过房颤的患者,张忠南建议要加强对非持续性房颤的监测,及时、正确进行抗凝药物治疗,切不可随意停药或不定时定量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