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otsubo心肌病通常被称为“心碎综合征”,因为它多是由于强烈的负面情绪所致,如悲伤或强烈愤怒。然而,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正面情绪有时也可作为其导火索。
研究牵头医院JelenaRGhadri称,国际Takotsubo(InterTAK)注册研究中的例患者中,大多数曾经历了负面情绪事件(96%)。但是,另外4%患者曾经历了愉快事情。两组患者表现出相似症状,如胸痛(90.2%vs.89.5%)和呼吸困难(45%vs.26%)。另外,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指标、实验室检查和1年预后也几乎一致。两组仅在心室中部受牵连方面存在差异,事后分析显示愉快事件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负性事件组(P=0.03)。
Ghadri认为该研究发现可能会促使临床实践发生改变。临床医生需意识到即使积极事件应激者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急性心脏疾病风险。若急诊室接收到此类患者,应予以重视。
过度受刺激的神经系统
众所周知,情绪悲痛可能导致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和/或副交感神经系统不恰当受抑制。而这可引起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或takotsubo综合征(TTS)。但是,积极情绪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还不太清楚。他们发现,在得知有史以来最糟糕生日礼物时,某些类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比其他日子高27%。
InterTAK注册研究于医院启动,入选包括美国在内的9个国家参与中心的患者病历。~年登记的例患者中,例曾经历了情绪事件,这些人是本研究的 女性在“心悦”组和“心碎”组均占绝大多数(分别为95.0%和94.6%)。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71岁和65岁(P=0.03)。“心悦”组报告的发病前事件包括生日和家庭聚会、亲属婚礼、突然来访、钟爱的运动队赢得比赛、对某个特殊纪念日或重聚的愉快期待。
两组在症状首发24小时内入院方面无显著差异(%vs.85%);心电图指标也无差异:ST段抬高(50%vs.45%)、ST段压低(15%vs.6%)、T波倒置(45%vs.40%)、左束支传导阻滞(5%vs.5.1%);窦性心律比例分别为95%和94%,心房颤动比例分别为5%和5.5%;另外,所有实验室指标均相似,包括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和C反应蛋白水平。
与既往文献相悖
“心悦”组心室中部TTS发生率为35%,“心碎”组为16.3%;心尖球形比例分别为65%和80%。两组在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5%vs.1.3%)或机械通气(10%vs.4%)、出现院内并发症后死亡(0vs.1%)、心源性休克(0vs.4%)、室性心动过速(0vs.2%)、心室血栓(5%vs.1%)和1年存活率(%vs.98%)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研究者称,他们首次对愉悦或社会认可性事件后诊断为TTS的患者进行了系统分析,而结果与既往被认可的发现相悖。他们认为,尽管这两种事件的性质截然相反,但最终情感通路可能相同,都可能触发TTS。这项研究可能为脑-心交互作用提供了重要见解。
Ghadri提到,她去年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了TTS与大量死亡率和发病率有关。因此,对这种疾病急性期的心脏护理至关重要,因为此时患者有死亡风险。
EurHeartJ.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循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
赞赏
长按白癜风诚信为民白癜风要注意什么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jg/8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