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律属于正常节律。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窦房结激动形成异常或窦性激动传导障碍,产生窦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游走节律、窦性并行心律、窦性停搏和窦房传导阻滞等窦性心律失常。
1
一般窦性心动过速
成人窦性心率超过次/min者,称为窦性心动过速,但在儿童及婴幼儿因其正常心率较快,所以初生婴儿、2岁、4岁儿童P波频率必须分别超过次/min、次/min、次/min才能诊断为窦性心动过速。
引起窦性心动过速的常见原因有烟、酒、茶及咖啡的摄入及精神紧张、运动、发热、贫血、缺氧、感染、出血、低血压、休克、疼痛、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炎、心功能不全或应用阿托品、肾上腺素等药物时,均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表现:
①频率快而规律的窦性P波,频率在次/min,最高可达次/min,偶有次/min者;
②P-R间期相应缩短,但仍大于0.12s;
③有时可伴有继发性ST段轻度压低和T波振幅降低,Q-T间期缩短,但校正后的Q-TC正常。
2
窦性心动过缓
传统对成人窦性心率的频率在60次/min以下时称为窦性心动过缓,一般为45~59次/min,偶尔慢至40次/min。但近年来大样木健康人群调查发现,约15%正常人静息心率可60次/min,尤其是男性,另外,老年人及运动员心率可以相对较慢。如临床上心率低于40次/min,应怀疑伴有窦房2:1传导阻滞。
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的生理因素有正常人安静睡眠时,部分高强度体力劳动者或运动员等;病理性心动过缓则常见于中枢神经影响如颅内压增高、阻塞性黄疸、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甲状腺机能减退,及某些药物的影响如心得安、洋地黄、麻醉药等。
心电图表现:
①窦性P波频率在60次/min以下,一般为45~59次/min;小于45次/min,为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
②P-R间期正常或稍延长,每一个P波之后紧随一个正常的QRS波群;
③Q-T间期相应延长,但校正后Q-Tc正常;
④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或出现逸搏、干扰性房室脱节。
参考资料:陈清启.心电图学(第二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白癜风晚期能治愈吗白癜风晚期能治愈吗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hl/9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