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心血医院订阅号
心脏起搏器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最主要的手段。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起搏器的体积越来越小,电池寿命越来越长,各种功能也越来越符合生理。
9月2日下午,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为一位64岁男性患者成功植入了Micra无导线起搏器,在进博会上的明星产品—全球最小的起搏器首次亮相普陀区。该手术在医院心血管内科刘学波教授与医院心血管内科宿燕岗教授的指导下,由孙冰与来晏两位主任联手完成,这也是来自起搏专家和冠脉专家的联袂合作。
胶囊起搏器
和传统起搏器大小比较
新型胶囊起搏器
和回形针差不多大小
患者徐阿伯由于头昏胸闷住院,心电图检查为窦性心动过缓,频发房早,阵发性房颤,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患者考虑到植入传统起搏器活动会受限,也不想有个带着金属凸起的囊袋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是个患者,通过与心血管内科徐文俊主任沟通,最终确定了这款最新的无导线起搏器。
两位专家
术中照片
术中照片
手术经右股静脉穿刺,胶囊大小的起搏器由递送系统置入右心室,术中Micra无导线起搏器仅一次释放即成功钩挂在心室内。植入过程仅二十分钟,术后各项参数良好。整台手术不仅耗时短,且出血损伤少,患者没有伤疤,没有电极,没有囊袋,可以避免传统起搏器在穿刺和导线植入后可能出现的气胸、电极磨损、囊袋感染等并发症。与传统起搏器相比,Micra无导线起搏器像个小“弹丸”,仅有回形针大小,比现有起搏器体积减少了93%,重量仅1.75克。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理论寿命长达12.8年,患者术后1-2小时即可下地活动,极大的改善了患者体验。并且无论是1.5T还是3.0T的全身磁共振扫描,Micra都是兼容的。在Micra植入后,患者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与传统起搏器患者相比极大的提高了生活质量。
起搏器在心脏内的影像
徐阿伯成了新科技的受益者,连连感叹科技医院心血管内科的高超技术。
术后刘学波主任携团队和起搏导师宿教授合影
那么,到底哪些人群适合我们的黑科技—Micra无导线起搏器呢?
■特殊疾病的人群。比如囊袋感染,静脉闭塞等等
■特殊职业的人群。比如运动员,舞者等等
■不想有病耻感,追求美观的人群。不想在胸前留下疤痕囊袋的患者
■合并其他复杂疾病可能增加并发症的风险。比如肺气肿、血液透析等等
■年纪较大的患者。老年人使用传统起搏器,会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处于生长发育期间的青少年。对于这部分人群植入传统起搏器,体内的导线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并且由于身高的增长,导线会受到拉扯可能会损伤
文丨心血管内科
编辑丨宣传处
医院于年由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创建,上海市医院是普陀区唯一医院。年门急诊量超过万人次。拥有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骨科、精神神经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上海市重点专科脊柱外科、心身医学科、消化内科,上海市中医示范科;实现急诊与危重症学科、老年医学科、检验医学科、临床药学科入选上海市级平台学科建设计划;院内形成以骨科牵头的运动-神经-精神学科群,心内科牵头的循环-呼吸-胸外学科群,消化内科牵头的消化-普外-内分泌学科三个优势学科群;以及由血液科牵头的血液-肿瘤-影像-病理-检验学科群、妇产科牵头的妇产-泌尿-肾脏-生殖学科两个特色学科群。医院整合学科优势,成功打造三个国家级中心——高级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及创伤救治中心,成为沪西北地区的大型急诊危重症与疑难杂症综合诊治中心。建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美干细胞联合研究基地。拥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为代表的高水平专家队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计划等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20余项。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权威学术期刊。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为标志的高等级科研成果。
医院作为一所医院,执着于精湛的医术,形成了具有同济特色的温馨“家”文化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健康传播文化。并以济人济世之心传医者之道,在历次重大抢险救灾、国际援助、扶贫帮困中发挥了同济人“同心同德同舟楫”的博大胸怀,将同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洒满大地。
原标题:《“弹丸”所至心动永存--记医院第一例胶囊起搏器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