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西痤疮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11271.html

室速定义:≥3个连续室性异位搏动,频率次/分。按持续时间可分为持续性室速(VT30s或因血流动力学不稳需要在30s内终止)和非持续性室速(30s内自发终止的);按形态可分为单形性室速(稳定的单一QRS形态室速)和多形性室速(变化的或多种QRS形态室速);按照和心梗发生的时间关系分为早发(心梗后24h)和迟发(心梗后48h)。

10%-40%急性心肌梗死(AMI)会出现VT,任何AMI相关的宽QRS首先考虑室速,直到确定其性质。虽然有体表心电图去鉴别,但仍有失灵时刻。

室速快速判断标准:

特异性%标准:房室分离;胸前导联不存在RS波群;如果存在RS波群,RS间期(起搏至顶点)0.10秒。

无人区电轴(-90゜——±゜);RBBB形态中QRS波群宽度0.14秒;LBBB形态中QRS波群宽度0.16秒;胸前导联一致性(V1-V6导联QRS全部为正或全部为负)。

临床特点:

持续性单型性室速往往提示存在潜在的折返环路(即使心梗后48h内出现),需行电生理评估其再发风险及进一步治疗需求;再灌注引起的单型性室速往往心率较慢,较少再发。

多型性室速多为缺血再灌注引起,特别是心梗后早期(6.5h)多型性室速预后较好;心梗后晚期(2-13d)多型性室速常提示发生再缺血,预后差。

尖端扭转性室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室速,通常由抗心律失常药物或代谢紊乱致心律失常作用引起。尖端扭矩被认为是由早期后除极引起的触发活动所致。早期后除极幅度取决于心率;心率快可减少后除极的幅度和触发TDP的可能性。

室颤在非ST段抬高的患者中发生率较低,可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室颤发生较早(48h)死亡率高。原发性室颤发生没有心力衰竭或其他明显原因,发生时间较早,约50%发生在1小时内,60%至80%发生在4小时内,80%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2小时内。继发性室颤是严重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结果,AMI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无论室颤发生在早期还是晚期,心肌缺血都应该被认为是潜在的原因,特别是当心律失常频繁复发的时候。室颤也可能是冠脉再灌注引起的,并且与心肌缺血的持续时间有关。

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心率次/分,常发生于心梗后48小时内。其发生的原因可能是梗死区附近或梗死区内的心内膜表面浦肯野纤维自律性增强的结果

治疗:

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通常需要及时治疗。应该积极寻找和解决可逆原因,如酸碱平衡、动脉血氧饱和度和血清电解质应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评估和纠正。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期间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可能需要停药。认识到心肌缺血是室性心律失常的根本原因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节律紊乱可能是缺血性事件的第一个或唯一的表现。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源性休克患者采取适当的诊断措施和及时处理,主要是恢复心肌血供,改善心肌氧合,往往是平息心电不稳和防止复发的最有效和最便捷的方法。机械循环支持装置,给左心室减负,在治疗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方面可能非常有用。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的,电复律首选,双向波起始-J。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药物转复或维持可用胺碘酮,需要注意其低血压、延长QT间期的副作用。利多卡因可以联合胺碘酮或单用,起始可用50-mg静推,1-4mg/min维持,由于其明显肝脏首过效应,20-30分钟后需再次给予负荷量;普鲁卡因胺一般不一定有备用药,也有低血压、延长QT间期的副作用,当QTcms,警惕TDP的发生。

心率慢、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型室速可行起搏治疗,开始治疗前床旁备好起搏器,当起搏治疗失败时不要用次/分去起搏,以免诱发室颤。

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室速再发,避免钙离子拮抗剂,其负性肌力作用可能会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对无症状非持续性室速的治疗是有争议的,因为几乎没有证据表明这会增加死亡率或发病率。抗心律失常治疗通常不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速发生的早期,尤其是出现在血运重建期间或之后不久。当心肌缺血得到明确解决时,室性心动过速不太可能复发。持续性室速应该被抑制,特别是当它在患者病程中出现较晚或频繁的时候。

对于TDP,通过提高心率(通常为90至次/分钟)可以缩短心室复极时间,抑制心律失常。可以插入临时起搏导线或静脉注射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或两者)均可。静脉注射镁剂,也可以缩短心室复极,是治疗这种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一般不适用于心肌梗死或血管重建后立即应用,以预防心脏性猝死,评估这种方法的几项大型临床试验未能证明其对死亡率有好处。

飞雪梅香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hl/131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