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正以危难面前舍我其谁的英勇胆识,践行着医学生的铮铮誓言;正以求医报国逆行而上的满腔热血,贡献着青春力量。战“疫"面前,他们就是青春最美的模样。
石雨昕是我院全科病区的一名护士。96年出生的她,平日里也是爱追剧、爱美妆的小姐姐,当疫情来临,她化身“女战士”,毅然决然地选择坚守在战“疫”第一线。
1
95后女生石雨昕的抗疫日记:
人生第一次坐救护车的特别经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是北宋张载一生为学的归宿,也是其思想的精髓所在,冯友兰先生称其为“横渠四句”。最初读到这几句话,不知为何竟被感动了。
这次的疫情来的太突然,突然到我还没反应过来,人就已经在留验站了。这是我初次和这么多人并肩作战一起对抗疫情。我工作经验并不丰富,也缺少在前线与病毒直面对抗的勇气,我敬佩那些在一线不分昼夜医务人员,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我只希望能在他们身后尽些绵薄之力,而引用的前言更深层的感动确实因为在最前面的他们!
因为在留验站工作,所以不敢回家,虽然出站前已经做好了层层消毒,洗了澡换了衣服,却还是没有回家的勇气。独自一人住在宿舍,甚至开始觉得自己开始有点自闭了,但留验站的其他人又何尝不是呢?一遍安慰自己,一遍重拾信心。
我第一个接手的密接人员是一个没年长我几岁的小姐姐,只身一人在外乡。因为与确诊患者有过密切接触,所以很匆忙地被隔离观察,看得出她很紧张,进房间后就不停想知道什么时候出去,她说她一个人在外面,身边的家人和朋友都不在身边,情绪十分低落。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感同身受,却无能为力;能做到的只有尽力安抚,共同加油!
昨天凌晨2点左右觉得有点不大舒服,然后起来喝了点水,突然就出现心悸头晕恶心乏力,整个过程持续了5-10分钟左右。我怀疑是低血糖,于是吃了糖,但还是不舒服。保险起见我就叫医院,三测结果都还好,心率稍快些,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查了血,心肌酶谱就乳酸脱氢酶偏低,医生建议白天去心内科看看,现在感觉比昨天晚上好多了!
想着大家都这么辛苦,我觉得我承受的这些根本就不算什么。我期盼着在我们全国人民共同的努力下,国家早日恢复往日的繁华。
陈旭伟是我院体检中心的一名医生。在平时的工作中,他认真负责;每当有志愿服务需要,他都会争先报名。这次他成为了第一批进入留验站的工作人员。“当初选择了从医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医护人员的职责和使命就是救人。”他如是说。
2
90后男生陈旭伟的抗疫日记:希望就在眼前
年前,因为自己刚住院出来,本想着假期将近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和亲朋好友团聚一番。没想到因为武汉出现的不明原因的肺炎,气氛开变得紧张起来,工作也开始变得忙碌起来。
疫情来得太突然,全国陆续打响新型冠状病毒狙击战!我院也是第一时间征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志愿先锋队”志愿者。看到消息后,我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报了名。
不久留验站接收了第一位留观人员,当时还没有什么感觉。24号除夕当天本应该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让我没想到的是当天一下子留观人员多了好几位,让我们大家忙得不可开交。一个电话就是楼上楼下的跑,帮忙拿行李,帮忙打开水,直到凌晨2:30左右才空下来,感觉脚都不是自己的了。看到新闻报道的新冠疫情,我心里其实也是有点担心的。但看到大家都克服困难,坚守岗位,保障留观人员生活起居以及体温监测,我也努力让自己放松下来。
在留观人员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俩兄弟,因父母都单独隔离,兄弟俩只能隔离留观,独自呆在一个房间。哥哥11岁、弟弟8岁。两个人互相照顾,虽然不时也有吵闹,但我们医护人员都特别照顾他们,对他们满满的都是呵护关怀。幸运的是,他们一直都没有出现什么特殊的症状,但我们还是不敢掉以轻心,希望他们能安全度过这一关吧!
在留验站里面,虽然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但并没有让我觉得枯燥无聊。1月30日迎来了第一位解除医学观察的人员,我想希望就在眼前,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在日常工作中,我坚持做好个人卫生与防护工作,绝不让自己有一丁点松懈。大家互相鼓励,心里不恐慌,其实也没什么可怕的。工作之余做好自我监测,一起和大家努力抗击新冠肺炎。
作为医护人员,我觉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义乌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在江医的留验站里,还有很多这样年轻可爱的他(她),用奋斗、用奉献、用勇敢、用坚强浇筑青春。只要国家有困难、人民有需要,他们就会义无反顾地穿上自己的“战袍”,学着前辈的模样,与死神抢人,用心救死扶伤,用爱守护健康。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春暖花开的日子,快点来临吧!
江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hl/11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