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中,小孙多次去医院心内科就诊,反复着各种检查,结果除了有点窦性心动过速,均未见明显异常

另外,环境的转移,生活方式的改变,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也可获得一定的改善药物治疗以抗抑郁抗焦虑药为主,正确的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小孙经过心理医生的治疗后,又回到了正常的生活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专家根据病史和检查结果,初步考虑小孙为“疑病症”伴随焦虑和抑郁症状“疑病症”主要指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的病态观念,病人诉躯体症状,反复就医,尽管经反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没有相应疾病的证据,也不能打消病人的顾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

专家提醒,疑病症的治疗并不是针对患者不适的症状,相反应尽影响窦性心动过速的原因量回避讨论症状心理治疗首先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可取得亲属的协助,在患者信赖医生的基础上,引导患者认识疾病的本质,这不是什么躯体疾病,而是一种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就需要用心理的办法去治疗

中国江苏网9月6日讯(记者 韦轶婷 通讯员 王昊飞)两年前,工友心脏病去世,小孙在追悼会后即感到胸部不适,心慌、胸闷,自觉症状和工友相似,又联想到父亲有高血压,故认为自己也得了心脏病可她坚信自己心脏有问题,并认为自己的病治不好了,经常紧张,恐惧、烦躁、坐立不安三个月前出现情绪低落,自觉生不如死,于是转诊到了心理科

那么,疑病症有哪些诱因呢?1、疑病症患者的人格特征更倾向于敏感、多疑、主观、固执、谨小慎微、暗示性强,对身体窦性心动过速过分的关注,要求完美2、见到自己亲属或朋友死于某种严重疾病,就会怀疑自己也步其后尘,如见到人家得肝癌,就会觉得肝区不适 3、医生不恰当的言语,态度和行为而引起患者的多疑,或者医生作出诊断不确切,反复令病人作些检查,则造成病人产生怀疑患有某种疾病的信念4、继发性获益,有些疑病症状是产生于长期的压抑、处境困顿、缺少关爱病人的身份可以获得别人关爱,获得暂时的支持,这时病人就会继发获益,疑病症状会因而会巩固下来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jg/83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