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阵发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几乎总是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少数患者发病原因不明部分患者为正常人
根据临床心电图特点将npjt分为两大类,这两类的发病原因是不尽相同的,如下所述:
1.不合并房室脱节的npjt患者年龄为 8~66岁,约38.1%见于正常人,有的是由迷走神经对窦房结的选择性抑制所致其他大多发现于慢性而情况稳定的心脏病,以冠心病最多见(占22.2%),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室间隔缺损、纠正型大血管异位等)少数为周身性疾病患者出现npjt时,多为一过性,通常只由一次心电图记录到,复查时即消失其原因为急性感染、电解质紊乱、尿毒症等其中尤其以心率在60~69次 /min者居多此类型的npjt是一种较为良性的心律失常
2.合并房室脱节(房室分离)的npjt患者年龄为7~71岁绝大多数(97.2%)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及全身疾病者约2.8%为正常人其中多数出现于急性心脏损害或洋地黄过量患者临床病因(以出现概率从大到小为顺序)有:心脏内手术、洋地黄过量、风湿热、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以及肺炎、肺囊炎、尿毒症、急性胃肠炎等除少数出现于慢性心脏病(如心肌病、冠心病者),npjt可以持续较久或不定期出现外,均系短暂性,数小时、数天内消失合并房室脱节者又可分为下列四类其病因也不尽相同
(1)单纯性房室脱节者:大多有心脏或周身疾病如患者直视手术后,风湿热、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嗜铬细胞瘤患者高血压危象发作时等npjt多为一过性,数小时或数天内消失
(2)房室脱节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多有心脏疾患以洋地黄过量最多见,其次为心内手术后风湿热、心肌病及急性心肌梗死、肺心病等
(3)窦房结及交接区交替控制心房与心室多有心脏受损表现:以冠心病、心肌病多见
(4)双重交接性心动过速:多见于冠心病心肌病
发病机制:
npjt是异位起搏点发生在房室交接区在病理状态下,引起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超过窦房结的水平而引起的常在窦性心律稍减慢时,以加速的交接区逸搏开始当窦性心跳加快时,可暂停或终止npjt此外窦房结与交接区起搏点周围均缺乏传入性保护机制,任何一方频率过快时便可侵入对方引起对方起搏点节律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