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人的一生,心脏跳动次数是有限的,跳得越快的人生命衰竭得越早,这样的说法靠谱么?
这个观点乍一看不免有些过于骇人听闻,不过心率过快确实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个运行中机器,那么心脏就是这台机器的发动机。任何一台发动机都有其固定的使用寿命,心脏也不例外。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心脏跳动的总数约为25亿到30亿次。从使用率的角度来看,心率快的人心脏损耗似乎要比心率慢的更大,因此坊间会传出“心跳越快寿命越短”的说法也不奇怪。
01心率过高可能会增加死亡风险
心率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标志之一,自年以来不断有心率和死亡率相关的研究结果问世。
《美国医学会杂志》的心脏病学子刊发表了一项研究称,针对社区人群的观察结果显示每分钟心率增快5次,心衰风险就增加13%,死亡风险增加13%,最适宜的心率是60次/min。
挪威对1.35万名男子和1.6万名女子进行了长达1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心率在85以上的人群死于心脏疾病的风险增加90%。
而中国医药大学教授温启邦,在研究了近万份体检资料后发现,除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高危因素外:
超过70次/min属于偏快,心跳每多1次,平均寿命就可能减少4个月;
心跳70~89次/min的人,平均减寿3年6个月;
90~99次/min,减寿8年;
超过次/min,可能会缩短13年寿命。
这么看来,长期的心率过高确实会对人体健康负面影响。
因为由于心脏的每次跳动,对全身动脉都是一种冲击。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心跳次数越多,对动脉的损伤也越大,也越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损伤。
另外,心率是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的共同结果,心率增快可能是交感神经系统亢进、儿茶酚胺激素分泌过多等各种病理过程的表现。这些因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衰等疾病形成中的重要机制。
那为了让心脏可以健康工作更久,我们是不是要吃点降低心率的药物提前预防?
患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人群,确实是需要控制心率的。这是因为他们的心脏已经出现问题,较慢的心跳可以让心脏“减负”,同时更长的舒张期也有助于改善心肌供血。对于那些心率处于60~次/min的正常范围内的普通人群,私自进行减慢心跳的“预防治疗”,带来的是福是祸还未曾可知。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运动改善心率过快的问题,虽然运动时心率会加快,但是长期坚持可以减慢静息心率,而且运动对改善全身健康也有很大增益。
02心跳越慢就越健康吗?
既然心率过快会折损寿命,那是不是心跳越慢就越健康?也并不是。
美国心脏协会研究发现,心率和猝死之间存在有U型曲线关系,当心率低于60次/min,死亡率反而呈上升趋势。这是由于长期低于正常范围值的心跳过慢,会导致心脏“泵”血不足,容易引发以下几种问题:
1.心率过低最常见的危害是头晕或晕厥,常出现在躺着或坐着时突然站立变换体位。
2.容易出现胸闷心悸的情况,这是由于心脏本身供血不足引起的症状,尤其是在运动、爬楼、搬运重物等心脏负荷增加的情况下最易发生。
3.四肢易变得冰冷、麻木。这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跟不上,四肢末端血流不足所引起。
4.当心率过低,尤其是严重心动过缓、各种严重传导阻滞、异位心律都可能引起心跳骤停,引发心源性猝死。
其实心率过慢发现起来是非常容易的,因为心率太慢干什么事都会没有力气。所以当发现自己浑身无力时,就要引起警觉,先请家人测量一下心率,最好去做心电图,确诊之后马上接受治疗。
如何自查心率
最简单方法就是摸脉搏。安静状态下触摸桡动脉,计时15秒,将15秒内的脉搏数乘以4即可得到每分钟的脉搏数。
如果发现脉搏跳动不规律或心率低于60次/min,或高于次/min,表明脉搏节律可能有不正常。建议尽快就诊。
#心率#
如果还有疑惑还没解答,欢迎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jg/15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