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好医术心学院”订阅每天6点半早读

恶性心律失常是一类需要紧急处理的严重心律失常,它会在短时间内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严重甚至会引发心源性猝死。此类病人来就诊通常病情危急,现在我们就来梳理一下急诊上遇到常见的恶性心律失常的处理策略。

中止室上速药物1不能区别何种室上速

腺苷3mg快速静注,无效2min后第二剂6mg,第三剂12mg;

ATP(三磷酸腺苷)分别为10、15、20mg快速静推。

注:不用于哮喘、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人

2已知为AVNRT(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维拉帕米5mg/3-5min静推,相隔30min第二剂5mg,

注:HF(心衰)、LVD(束支传导阻滞)或已用β阻滞剂不建议应用

老年人、心衰者建议应用西地兰0.4mg静注,30min左右转律

3已知AV-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静注普罗帕酮75-mg/10min;

HF、LVD者静注胺碘酮-mg/10min。

4根治——消融治疗心房扑动(AF)1新发AF症状重,电转复

单相、双相除颤波都有效,50-J成功率97%

2静注依布利特1mg/10min,10min后不中止给第二次1mg/10min

有效率70-80%,优于静注普酰胺(14%),优于静注胺碘酮(30%)

注:不适合用于LVD、LQTS(长QT综合征)、SSS(窦性停博)者

3静脉普罗帕酮75mg/mg

限于心脏结构功能正常者

常与β阻滞剂合用,以防发生AF1:1房室传导

4AF≧48h复律,同样接受抗凝治疗

预防血栓形成

5远期根治——消融心房颤动(Af)1Af复律用药

心脏结构正常或轻度异常,单纯高血压,一般应用:ⅠC类,如普罗帕酮、氟卡尼,以及Ⅲ类药物,依布利特;

心脏结构异常,如患者有心梗、心衰、左心室肥厚等,一般应用Ⅲ类药物,胺碘酮、多非利特;

奎尼丁(口服剂)、普酰胺(口服、静脉),现在世界范围内已很少应用

2Af复律原则

初发Af,72h内自发复律占45%

应用镇静剂、β阻滞剂观察8h后复律治疗

尽可能在48h内复律

时间越长,形成血栓的几率越高,48h内药物复律有效率高,可不抗凝

7天的Af,药物复律成功率低,基本在药物基础上电复律

48h的Af,如无禁忌症都应抗凝治疗

3普罗帕酮复律(口服)

48hAF,普罗帕酮单剂口服-mg,8h内转复率70-80%,其中有5-7%转成慢房颤,因此应与β阻滞剂合用,以免1:1房室传导;

48h,7天AF,普罗帕酮mgq8h,与β阻滞剂合用;

宽QRS波者、Brugada者、心脏结构异常者、心功能不全者不能应用。

4依布利特复律(静脉)

Af复律有效率不及AF(44%vs70%);

静注1mg/10min,不转复10min后用第二剂1mg/10min;

用药后心电监测4-6h,TdP(尖端扭转型室速)发生率2.6-6.7%,需电转复概率0.5-1.7%;

HF、低血钾者不适用。

5多非利特复律(口服)

用于肾功能正常者(GFR60ml/min);

口服常规量0.5mgBid;

转复7天AF,成功率30%;

可用于心梗、心衰患者,但不能用于低血K+、低血Mg2+、心动过缓、基线QT间期ms;

TdP发生率3%左右,常见于用药3天内。

6胺碘酮复律

定位于心脏结构异常,如心梗、心肌病、左室心肌肥厚、心衰患者,为Ⅱa推荐;

转复≦7天Af推荐静脉,7天以上Af采用口服;

静脉转复Af,推荐mgiv/30min,随后1.2-1.8克/d,转复后改口服补足负荷量7-10克,改维持量0.2/d;

口服转复Af,推荐0.2gtid/7天、0.2bid/7天(7克负荷),改0.2/d维持;

TdP发生率1%,见于低血钾和心动过缓者。

7Af电转复

用于快速Af,产生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衰加重、血压下降(Ⅰ、C),用于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快速心率、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症状难以耐受,药物转复无效,辅助药物

麻醉下电击-j成功率90%

不良反应:皮肤烧伤、医源性VF(R波同步不好)、麻醉并发症

8Af维持窦律用药

Af复律后头1-2个月复发率25-50%,以后年复发率约10%;

β阻滞剂减少复发率略高于安慰剂(60%vs48%);

普罗帕酮-tid/d,降低复发率2/3;

索他洛尔(施太可)80-mgBid/d,降低复发率47%;

多非利特0.25Bid/d,降低复发率50%,不能用于Ccr20ml/min;

胺碘酮0.2/d,降低复发率60%,优于索他洛尔、普罗帕酮;

决奈达龙0.4Bid/d,延长Af复发时间,心功能Ⅲ-Ⅳ级不宜选用

9减慢Af心率药物

1.持续性房颤:

心功能正常者:β受体阻滞、地尔硫卓、维拉帕米

心功能不全者: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

2.阵发性Af、急性减慢心率:胺碘酮、西地兰静注3.WPW(预激综合征)+Af:胺碘酮、普罗帕酮

室性心律失常(中止发作药物)1中止室速发作

只要血流动力学不稳,不论单形性、多形性VT均需电复律,立即中止

血流动力学稳定VT,才可选用药物

药物优点为复律后复发几率小

2中止心脏结构异常的持续单形性室速

①胺碘酮(Ⅱa)

规范应用:静注mg/10min负荷,随后1mg/min6h(mg)0.5mg/min18h(mg),必要时追加,24h可达2.2克

②利多卡因(Ⅱb)起始75-mg/2min,随后2-4mg/min24-30h

③普酰胺mg/2min,血压监测下减为25mg/min,使1h内达0mg,随后2-6mg/min,静滴24h

3中止心脏结构正常的持续单形性VT(特发性VT)

1.特发性VT

氟卡尼1-2mg/kg/10min静注(美国推荐)

普罗帕酮1mg/kg/10min静注(我国常用)

胺碘酮、利多卡因也都应用

2.起自RVOT-VT,LBBB+RAD

CAMP介导,触发活性

试用?阻滞剂静脉或异搏定静脉

3.起自特发性LV-VT,RBBB+LAD

钙流依赖折返或触发活性

静注异搏定

4.中止心脏结构正常多形性VT

多为遗传性心律失常

常见有LQTS、SQTS、CPVT、Brugada等

尚无有效的中止发作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可应用,中止发作基本依赖电复律

注:

VT:室性心动过速

RVOT:右心室流出道

LBBB:左束支传导阻滞

RBBB:右束支传导阻滞

LAD:左后降支传导阻滞

RAD:右后降支传导阻滞

LV:左心室

LQTS:长QT综合征SQTS:短QT综合征

CPVT:儿茶酚胺诱导的室速

室性心律失常

预防复发药物(二级预防)

1.室律失常无论VT还是VF发病都有相应基质,容易复发因此尽可能采取减少复发措施:

上游治疗,重建血运,强化抗心衰治疗,RAS抑制剂

抗心律失常药物: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

2.发作时及时中止,植入ICD

3.预防电风暴: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

室律失常SCD一级预防

室律失常基本不用药物作预防性治疗;

心肌梗死即使高危者,也不用利多卡因作预防,应用利多卡因后心动过缓、心脏停搏发生率升高,死亡率上升;

对SCD高危者,心梗40天,EF≦35%,NYHAⅡ-Ⅲ级,置入ICD

具植入ICD指征,但QRSms,NYHAⅢ-Ⅳ级者,植入CRT-D

尽可能作病因治疗

注:SCD:心源性猝死

药物引起室律失常的治疗

促心律失常是心血管药物或非心血管药物,甚至非处方药,在正常治疗浓度范围内引发新的心律失常或原有心律失常加重。

1常见促心律失常药物

洋地黄

延长QT间期药物(ⅠA、Ⅲ)

钠通道阻滞剂(ⅠC)

2药物性LQTS

常见为奎尼丁、普酰胺、索他洛尔、依布利特、多非利特等及其他非AAD药物

表现QT延长,U波加大,TdP,TdP恶化为VF

高发人群:用药前QTcms、低血钾、女性比男性高发2-3倍、先天性顿挫型LQTs、既有过TdP者、HF者

治疗:停药、补钾补镁、使血钾提升5、0mM/L左右、提快心率90-次/分(异丙肾、人工起搏)

3钠通道阻滞相关促心律失常

常见药物:氟尼卡、普罗帕酮、奎尼丁

表现:QRS波增宽、不间断VT,耐转复,一般血流动力学尚好(心率不快),但可能成恶化Vf

诱发因素:

ⅰ与剂量过大有关,钠通道阻滞过强(ⅠC);

ⅱ与心肌状态有关,MI、HF者对IC类药物敏感;

治疗:停药、静滴高渗盐水或静注NaHCO3、提高血钠浓度。

4获得性Brugada综合征

IC类药物作用最强,引起Brugada样的心电图表现,形似Ⅰ型Brugada心电图特征,停药可消失

它是IC类药物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还是顿挫型Brugada综合征尚不清楚

由此对原因不明的晕厥,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揭示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特征

5洋地黄引起心律失常

各种洋地黄制剂都可引起心律失常;

洋地黄引起心律失常与剂量或血浓度关系不密切,与心肌状态血钾水平关系密切;

洋地黄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带有特征性:

双向性室早二联律

双向性室速

Af+Ⅲ°AVB

AT+AVB

治疗:停药、补钾、补镁、洋地黄抗体

END

本文为李月华主任公开课程整理而成,下载好医术APP,观看完整视频课程!

相关阅读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表现》

《一文打尽:9类易被忽视的ACS心电图线索》

《凶险致命的Lambda波》

《「麻杆型」QRS波:一种新的猝死预警指标?》

姿势已摆好

就等你点啦

作者介绍:

李月华

上海交通大医院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职务:医院急诊科主任、内科重症监护室主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心内科副主任。专业协会:1~6年担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急危重病专科委员会委员、曾任上海市急诊ICU质控中心副组长、3年起任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动脉粥样硬化组委员。获奖:年参与《生脉散抗脂质过氧化反应防治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获上海市医学科技贡献奖;年被评为二医大“优秀教学工作者”;2年获新华临床医学院“教案”评比一等奖;4医院“优秀教师”;6医院“十佳医师”;8年获上海交通大学新华临床医学院“十佳实习带教老师”;9年第二届上海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年评为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研究经历:年参与《生脉散抗脂质过氧化反应防治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贡献奖;年参与《药源性心血管疾病》一书的编著委员会工作,并负责撰写第十三章《抗肿瘤药物引起的心血管损害》,由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8年参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开放、平行对照临床研究评价B-受体阻滞剂对左室射血分数40%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年参与牛津大学主办的多中心国际临床试验《阿卡波糖心血管评价试验》。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好医术APP查看最新公开课视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jg/1246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