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中医称之为脑卒中,脑卒中一旦发作就会对身体带来严重影响,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猝死。
偏瘫、失语、记忆力减退衰弱、长期的头疼头晕,这些都是脑卒中发作后可能带来的后遗症,会给患者之后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严重降低生活质量,我接触到的很多患者脑卒中发作前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发病后反而需要家里照顾,影响整个家庭的生活。
中医讲究未病先治,特别是像脑卒中这样的突发急症,更需要提前预防,那么今天孟医生就根据以往的临床经验,为大家讲解几个脑卒中发作前可能出现的征兆,这些就是身体在提醒你要注意的信号。
1、语言功能障碍
脑卒中分为两种,一种是缺血性脑卒中,多由于心脉瘀阻、经脉闭塞导致气血不畅所引发,这也是大部分脑卒中发作的原因,而另一种则是出血性脑卒中,多由高血压引起,非常危险,缺少征兆。
不管哪一种脑卒中,发作前身体都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很多患者都会出现言语不清、思维模糊的征兆。
风邪入侵则失语,脑失所养则失窍。表现在老年人身上就是类似于老年痴呆的症状,非常容易被患者自身及家人混淆。需要与其他症状合起来判断。
2、手脚麻木
由于脏腑机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紊乱,导致血养流通不畅,这也就是缺血性脑卒中发作的主要原因。而经脉痹阻的影响在人体上表现出来就是手脚麻木,头晕眼花等症状,有很多患者觉得症状较轻就不当回事,最后导致越拖越重。
手脚麻木结合刚才提到的语言障碍的症状结合判断,这时候患者理应能感觉到自己这时可能有着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了,但是脑卒中的前期症状还不止这些。
3、视力模糊
视力模糊也多出现于缺血型脑卒中患者的身上,双目经络不通导致经常出现“眼前一黑”的症状,双目暗淡、视久昏花正是气血不足的征兆。如果有时候会出现视野发暗,突然模糊的情况,需要考虑有可能是缺血型脑卒中的前兆。
4、单侧肢体不便
大家都知道脑卒中后很容易产生偏瘫——也就是半身不遂这种后遗症。但事,实际上在发病前就很有可能会出现偏瘫的情况,可很多人觉得自己身体挺好的,怎么可能突然偏瘫呢?我知道的很多患者就是遇到了很明显的行动不便的症状,但是以为是睡午觉给压麻了,导致没有及时就医。
老年人觉得手麻脚麻确实很常见,想要判断是否是由于脑部缺血,则需要注意麻木部位是否是面部、手臂、腿部。最重要的在于是不是单侧肢体麻木,如果是的话最好及时就医检查。
希望今天孟医生给各位讲解的这几种脑卒中征兆可以帮助大家自检自查,但更希望大家能够健健康康,永远也用不到这种知识。如果还有什么心脑血管方面的疑问,可以直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在看到后回复。
59岁男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引发窦性心动过缓,及时就医药到病除
59岁的李先生最近感到乏力、畏寒,日常活动后容易气喘吁吁。他以为是年纪大了,并没有太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出现心跳过缓的症状,有时候会感到胸闷、心悸。
医院就诊,医生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发现他的心率偏慢,只有每分钟40次左右。同时,他还伴有乏力、畏寒、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这些都符合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表现。
为了进一步确诊,医生给李先生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包括甲状腺功能检查、心电图等。甲状腺超声结果显示,5T(图1):FT3(游离三碘甲状腺素)<2.39pmol/L,TSH(促甲状腺素)24.uIU/ml,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降低,而促甲状腺激索则显著升高,这表明他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心电图显示他的窦性心律过缓,心脏传导阻滞。
医生根据李先生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他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引发的窦性心动过缓。为了治疗这个病症,医生给他开了甲状腺激素类药物,并建议他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和心电图检查。
在服药后的一段时间内,李先生的症状逐渐得到改善。他的乏力、畏寒、胸闷、心悸等症状都有所缓解。同时,他的心率也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医生根据他的情况逐渐调整了药物剂量,并建议他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还给李先生使用了其他药物来辅助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症状。例如,当他的心率过慢时,医生会给他使用一些提升心率的药物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李先生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他的乏力、畏寒等症状基本消失,心率也恢复到了正常范围。医生告诉他可以逐渐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但需要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定期进行复查。
总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引发的窦性心动过缓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得到有效治疗。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按时服药、定期检查、调整生活方式等。同时也要保持乐观心态增强治疗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