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几千年来,生活在高寒、缺氧、暴风、积雪、强辐射等特殊环境下的藏族人民,在与各种高原疾病相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中,在关于心脏疾病方面,历代藏医通过不断的研究,产生了一套丰富的辨证论点和独特的防治风格。
本章内容,我们主要针对心脏疾病中的心悸症展开探讨。
关于心悸
心悸是一种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多呈阵发性,每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而诱发,常伴胸闷、气短、健忘、失眠等症状,心悸时,心跳可正常,也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失常。
通俗来说,该症是患者在主观上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或心慌感,常被描述为心脏快速有力的跳动、心脏停搏感、心脏颤动感等。如:觉得自己的心脏“几乎要跳出来了”,亦或者心脏“正在撞击胸壁”,这些都是心悸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心悸可出现于无心脏病者,也可能由危及生命的心脏疾病所致。在年轻人尤其是更年期前后的中年妇女中常见。
产生原因
现代医学将心悸产生的原因分为了病理性和生理性。
其中病理性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种:
心脏搏动增强: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自身的疾病引起的,也有可能是非心脏自身因素如高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缺氧等导致;
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性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心脏神经官能症:多见于青年女性,除心悸外常伴有焦虑,疲乏、失眠、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表现。
如果确认自己是因为上述病理性原因造成的心悸,那么患者或其家属就必须要引起格外的重视,并早日就医做进一步的检查。
而生理性原因产生的心悸通常来说不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过多影响,所以有这方面症状的患者并不需要过于紧张。
例如,普通人在剧烈运动后、或者在精神高度紧张时候、或者因为大量烟、酒、茶的刺激、或者服用某些药物如阿托品、氨茶碱、肾上腺素后都有可能引起心悸不适。这些不适都会随着诱因的消失而结束。
扩展阅读
有心悸的表现需要及时就诊吗?
「广西甘露众生」温馨提醒,如若是烟、酒、茶的刺激或是运动后出现的心悸症状可以暂时不就医,但是如有伴随症状,往往是存在心脏病或是全身性疾病,就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就医。因为这些严重的伴随症状包括胸痛,可能是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前兆,患者常面色发白、出冷汗,甚至有濒死感。
伴有发热:多见于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发病前常有感冒的症状;
伴有晕厥或抽搐:多见严重的心律失常,包括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常突然起病,反复发作,有时可自行缓解,但这些病人存在猝死的风险,不能因为症状暂时缓解而延误诊治;
伴有呼吸困难:常见于急性心包炎、心力衰竭、重症贫血等,需要系列的辅助检查尚能明确病因。
藏医学指导
藏医学鼻祖宇拓·云丹贡布攥写的藏医学著作《四部医典》中对心悸症状作出了如下描述:其征心悸头痛又健忘,心绪浮燥无故心不欢。有时虽不发问不停讲,有时发问患者不回答。闻不悦耳之语慌又叹,气短少眠心中觉空虚。
所表达的意思即为:心悸症的症状主要为神志不安,头痛记忆力衰退,没有缘故的产生不悦之感,时有胡言乱语,时有问之无应,听闻不悦耳的话语和声音则恐慌而又长叹嘘气,气息短促失眠,心胸有空虚之感。
在藏医学理论中,大部分心脏疾病皆是由于愁苦抑郁、思想烦躁、性情不安、过分饥饿、睡眠不足及恼怒愤恨等六种因素的影响而失去心脏内三因(龙、赤巴、培根)的之间的平衡关系。
而对于病理性心悸症的产生,同样与上面的因素有关。具体点说,藏医认为是由于患者饮食起居不及、过甚及相反,使三因(龙、赤巴、培根)紊乱和黄水偏盛,特别是悲痛忧愁、惊恐太甚、神志反常、易愁忧思、饥饿失眠等引起“龙”邪侵人心脏所致。
因此,对于大多数病理性心悸症,藏医首先还是以补”龙“调血、降“龙”调脉、活血化瘀的方法配伍相应药物对症施治,同时强调患者注重饮食、起居的行为。
01
饮食疗法
必须饮食有节,宜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低盐饮食,忌烟酒、浓茶、咖啡。
此外,《四部医典》中记载了一种方法,即用诃子,毛诃子,余甘子三种药物,与高原牦牛乳中提炼出来的酥油调剂后内服,患者可在专业藏医的指导下服用。
02
起居行为疗法
重视日常生活的作息规律,避免剧烈活动,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注意自己起病的诱发因素、心悸的持续时间、发作的频率;
03
药物疗法
藏医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因给予药物配伍,对该症常用的藏药有:西藏“甘露牌”七十味珍珠丸、八味沉香丸、三十五味沉香丸等;
04
外治疗法
可根据具体病情采用藏医传统外治法:煳尔美疗法、火灸疗法配合药物进行治疗。
藏医煳尔美疗法:
可压制龙偏盛,调节血液循环,平衡三因,使用于龙偏盛造成的神经衰弱、心悸心慌;
藏医火灸疗法:
《四部医典》后续部曰:第六、七椎为命脉和心脏穴位,取第六、七椎施炙,火灸功效可间接渗透到病变部位,迅速对紊乱状态进行间接干预和调控,最终能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
药品推荐
▲七十味珍珠丸
《四部医典》
七十味珍珠丸国药准字Z
珍珠、檀香、降香、甘草、天竺黄、西红花、牛黄、麝香、珊瑚、玛瑙、九眼石、坐台等70味。
本品为黑色水丸,气芳香,味甘、涩、苦。
安神,镇静,通经活络,调和气血,醒脑开窍。用于“黑白脉病”、“龙血”不调;中风、瘫痪、半身不遂、癫痫、脑溢血、脑震荡、心脏病、高血压及神经性障碍。
口服。研碎后开水送服。重病人一日1克;一般每隔3-7天1克。
30丸/1g*3瓶/盒。
本品心脑同治,气血双修。改善心脑血管血液循环,保护和修复脑神经组织细胞。配伍技艺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珍宝藏药中的珍宝,藏药中心脑血管神经众药之首。
(注:以上产品为处方药,如有相关病症或需求,请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购买并遵医嘱服用)
扫描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bqlpm.com/kcywh/12381.html